2016年10月31日星期一

中国收紧企业债卷发行,试图遏制房企高价拿地资金源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报道,“房企高价拿地将被扼住资金喉咙”:
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债券承销机构发布《关于试行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公司债券分类监管的函》(简称《监管函》)称,将房地产业采取“基础范围+综合指标评价”的分类监管标准;产能过剩行业采取“产业政策+综合指标评价”的分类监管标准。

“分类监管标准和原来相比算是收紧,和之前传言的版本差不多。主要是鼓励国企、央企发债,民营公司发债只能是前100名,并且要求限制‘地王’。”
笔者在《融信刷新中国史上最贵地王记录》一文指出,债卷是房企的新兴资金源,在地王频现事件中功不可没。企业债卷的兴起,也在银行贷款基础上,再打开一扇加杠杆的大门。随着企业债卷发行规模迅速扩大,中国的信贷增长已经不能由银行新增贷款来简单衡量。这一重要变化终于进入监管机构的视野,形成了所谓《监管函》。监管机构跟进市场变化,应该是件好事。不过市场自身无法有效主导资金流动,监管机构不得不出手,实在是个悲剧。

其实有效的债卷市场会自行“惩罚”地王类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公司,因为这些企业偿付风险较高,因此市场会要求企业债卷发行收益率较高,以补偿高风险。债卷高收益率自然导致资金高成本。这种市场性“惩罚”,即高昂的资金成本,会自动制衡这些高风险企业发行债卷。不幸的是,中国债卷市场似乎没有这种“惩罚”机制。融信的债卷收益率仅仅5.8%,远低于银行借贷利率,实在不可思议。

由于资本市场失去“市场化”的核心机制,监管部门不得不频繁通过行政命令干预,超级聪明的国人又不断翻新各种对策,让行政命令走样或失效。如此反复,形成无数怪圈和不伦不类的“市场”经济。《监管函》如出一辙,也是治标不治本。

(阅读更多,回到首页)

作者:藿香子
时间:2016年10月31日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