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4日星期一

全球化的是与非:就事论事

在男耕女织的时代只要耕者有其田社会就会充分就业,不存在失业问题。是否能吃饱饭有时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这种小农经济各自为政,没有社会分工,自然也没有经济产业化。那个时代国界也比较松散,迁徙比较容易。人类通过迁徙寻找更好的自然资源,如果有族群冲突,往往是资源使用权上的冲突,不可能有贸易冲突。

人类慢慢进化,生产能力提高,剩余产品推动了贸易,贸易又推动了社会分工。如果一个人木工好,他不需要种田,可以专注木工,粮食可以买到。这种社会分工加速了生产效率提高,因为术业有专攻。社会分工提供了技术提升的土壤,加速了经济产业化。生产效率的提高无疑给社会创造了更多财富,但社会分工也产生了失业问题。

随着经济产业化加速,各行各业开始浓缩成少数巨头。如果这在一个国家内发生,问题不是太大,在产业竞争中输掉的人可以到那些巨头去找份工。当然在一个国度内地方保护主义有时也很猖獗,比如中国在很长时间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牙膏厂。但生产效率提高的好处,和新兴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让社会普遍接受国境内的贸易自由。世界上成功的经济体没有一个支持国境内的地方贸易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的成功模式是否可以推而广之,跨越国境哪?经济学家的答案长期是肯定的。但国界和各国国情巨大差异显然让自由贸易的好处不是那么一清二楚了。比如由于中国兴起,美国制造业大规模流失,对美国冲击很大,例子可见《中美贸易成了众矢之的》和《中国外贸对哪国至关重要?》。这种不幸结果不该太出人意外,因为与国境内的地区相比,国家间有很多鸿沟。首先是国界造就的人员流动壁垒,其次是国家间工资的巨大差异。如果高科技从硅谷迁移到纽约,硅谷失业人员可以去纽约找工。但被新兴中国制造业取代的美国工人无法去中国找工,原因一是国界限制,二是工资巨大差距。同时国家间还存在国家安全问题,贸易受益国很可能和贸易受害国不是国家安全的盟友。

即使利益关系非常紧凑的共同体,比如欧元区,自由贸易也不是很成功,种种原因导致德国贸易顺差超高,贸易不平衡严重。更多讨论见《畸形的欧元区》 和《德国经常项目剩余2016年将达世界第一》。

无疑全球化失去了昔日光彩,招惹了越来越多的反感,甚至愤怒,世界贸易也停滞不前(见《
全球贸易停滞不前》)。世界就像个钟摆,从过度热情拥戴贸易自由,摆动到非常仇视怨恨贸易自由。但从纯粹经济角度看,全球化的确提高了生产效率,人类应该收益。同时大企业利用廉价劳工也都捞足了好处。但目前的利益分配结构不可持续。

如何解决现在的全球化困局?是否闭关锁国就能解决问题?还是政府该更多介入,比如通过税收,平衡各方利益哪?

(阅读更多,回到首页)

作者:藿香子
时间:2016年10月24日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